首页

北京宠儿女王图

时间:2025-05-24 14:45:47 作者:成都进入“蛇出没”季节 被蛇咬后该怎么办? 浏览量:12477

  □姜媚

  如果把来路赋予新的时间刻度,中国网信事业有自己独特的纪年。

  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从无到有,互联网重构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技术不断创造奇迹,这些奇迹又迅速融入生产生活。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十年来,信息时代向智能时代升级,以“互联网+”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完成了从“追随者”向“引领者”的嬗变。

  十年来,从单一的技术发明转换为现实生产力,进而成为涵养新质生产力的底座,无形的网络打破虚与实的界限,从大到强有了生动的注脚。

  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逻辑

  十年前,“世界第一的网民规模”和“较为突出的互联网发展瓶颈”的矛盾,摆在了我们面前。

  发展的问题,需要用发展来解决。

  由大向强,有理论指引,才会成为必由之路。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网络强国建设愿景,还作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大判断。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总体框架。

  比如,“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点明了网信事业发展的初心;“要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则点出了网信事业发展的关键。

  2018年4月,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凝炼地提出了“五个明确”。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鲜明提出网信工作使命任务,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网信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

  “互联网+”“数字经济”先后上升为国家层面重大举措,互联网激荡起澎湃动能,一路突飞猛进。

  5G全面领先、“北斗”全球组网、“超级光盘”诞生,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2022年,我国信息领域PCT国际专利申请近3.2万件,全球占比达37%。

  十年来,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物联网,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互联网发展水平居全球第二。

  理论的光辉,在于回答时代之问。

  面向未来,新的使命任务和“十个坚持”重要原则,是我们迈向网络强国的科学指南。

  数字经济蓬勃生长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高效的连接,是互联网带给广袤土地最大的进阶。

  网络技术与多种行业结合,重塑产业结构,加速业态升级,这是一条脉络清晰的产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4年的16.2亿增长到2022年的50.2万亿元,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从50余家增长至近160家。

  工厂车间闻“G”起舞,“只闻机器响,不见工人忙”渐成常态。

  长春的汽车生产广泛应用全机械化总装,每1分钟就有一台汽车下线;用算法指挥生产,青岛特钢产出全球强度最高的缆索钢丝用钢盘条;三一重工长沙18号工厂成为全球重工行业“最聪明”的工厂……

  连接,意味着发展新动能,对地区而言,更是如此。

  比如浙江桐乡,自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乌镇所属嘉兴桐乡市的主导产业,由“三丝一纺”发展为以智能汽车、智能计算、智能传感和工业互联网等“三智一网”。

  亦比如湖南长沙,当年在岳麓书院前坪举办的12人论坛,如今已成为云集万人的业界盛会。十年深耕,湖南移动互联网产业营业收入增长40余倍,长沙跃升成为移动互联网第五城。

  连接的力量,在时间的累积中,结出了硕果。

  当前,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1个,工业互联网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以连接实现跨越,数字经济蒸蒸日上,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共建共享网上美好家园

  网络文明是信息化社会催生出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

  每位网民既是网上精神家园的享有者,也是建设者。当前,更需要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共享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均每天上网近4个小时,人们越来越多地在生活中使用手机。

  “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这便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价值的深切观照。

  体现这份获得感的维度有很多,它们有一个共同指向,那就是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超乎想象的改变。网络购物、移动支付、智慧出行、网络直播、线上办公,我们的生活场景,已经与数字技术密不可分。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信息服务要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离不开与之匹配的网络空间治理行动。

  聚焦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我国连续10年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针对饭圈乱象、网络暴力、“自媒体”乱象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关于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意见》《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等制定实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快完善。

  以文明呵护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网络空间更加天朗气清,互联网便能更好融汇网信事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释放惠民、利民、便民的社会效应。

  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迈向更高水平

  放眼全球,全世界网民数量达到53.5亿,占全球人口比重超过66%,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成为世界人民的普遍诉求。

  然而,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共享不充分等问题长期存在,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网络空间治理成为一项全球性课题。

  历史的钟摆朝向何方,中国给出了方案。

  2015年,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创造性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深入阐释互联网发展治理“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

  从理念提出,到具体行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秉持的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有一条鲜明的逻辑,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世界各国共同搭乘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实现多方共赢。

  比如,中国援非“万村通”项目为近万个偏远村庄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中国已与29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北斗产品已在全球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等等。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倡导发展优先,构建更加普惠繁荣的网络空间;倡导安危与共,构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

  “三个倡导”重要主张,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同时也是更好推动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的重要着力点。

  春风送暖,万物生长。

  把握“时”与“势”,大力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网络强国建设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这条大道,正是扬帆搏浪时。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江西安福:统战赋能文旅产业 助推特色景区出圈

为此,《意见》要求多措并举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围绕风电光伏建设,《意见》提到,稳步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有序推动项目建成投产。做好全国光热发电规划布局,持续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针对水电核电开发,《意见》提到,有序推进重大水电工程前期工作。积极安全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成投运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1号机组、广西防城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4号机组等。

上海普陀统战文化中心揭幕

其实,早在上海中心大厦建设之初,工程师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在建设规划初期的地质勘探过程中,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们将千米勘探钻机打入地下288米的土壤中,钻头每到达一层土壤层,便将土壤样品提取到地面,并不断重复这一过程。钻头一直钻到地下288米的基岩层。地质勘探报告显示,在地下288米深处有一层1.1亿年历史的花岗岩层,它被称为“上海中心大厦的根”,目前花岗岩层样本正陈列在上海中心大厦B1层观光展区。

福建省打造绿色文化便民“万里福道”

台当局又以“越界”为由追查大陆渔船。据中时新闻网等多家台媒14日报道,台“海巡署第12巡防区统筹舰队分署第九海巡队”声称,14日在金门县北碇东0.5里海域发现1艘大陆籍快艇“越界”作业捕鱼。台媒报道称,该大陆船只在海巡队追缉过程中翻覆,船上4人落海,后被全数救起,其中2人生还、另2人送医抢救后不治。

国防部:日本应停止拉帮结伙搞阵营对抗

经查,安丽艳身为国有金融企业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忘却初心使命,对组织不忠诚不老实,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罔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纪律要求,长期收受下属和管理服务对象礼品礼金,违规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安排,公车私用,将应由本人支付的费用在单位报销,借用管理服务对象大额钱款,违规从事营利活动;毫无组织原则,在干部选拔、职工录用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不负责任、疏于管理,造成国有资产巨额损失。权力观异化,利用职务便利为企业融资谋取利益,并通过违规投资收受巨额财物。

“疆电外送”第三条特高压直流通道新疆段贯通

范天锡长期从事风云气象卫星工作。他担任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资料处理系统可行性研究计算机引进小组副组长,确定的计算机系统完全满足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要求。他负责建设的NOAA卫星定量资料处理系统,不仅是NOAA卫星资料的应用平台,也成为风云一号资料处理软件开发的平台。1987年,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建设成功,范天锡承担关键的资料预处理软件的研制,该系统一直稳定运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他执笔编写了《发展我国气象卫星的“九五”规划和后十年纲要》《我国气象卫星应用的“九五”规划和后十年纲要》等重要文件,为我国气象卫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